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李平:善举照亮前行之路

2025-07-09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寇瑜 通讯员 王子薇

  在李平眼里,自己只是市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公交三分公司的一名普通驾驶员,可在张良(化名)夫妇心中,李平却是最值得信赖的“大英雄”。在李平30余年的驾驶生涯里,曾4次救人于危难,其中一次便是挽救了从甘肃来克拉玛依务工的张良的妻子的生命。

工作中的李平。(图片由本人提供)

  那是2016年4月3日,13路公交车上突然响起一声惊呼:“有人晕倒了!”驾驶员李平当即将车停在安全地带,随后看到一名女乘客面色惨白、四肢无力地倒在座位上,他回想起在部队学到的急救常识,于是一边嘱咐乘客不要随意移动伤者,一边请随行乘客帮忙看护病人,自己则将车开往医院。因为处置得当、送医及时,张良的妻子得到了救治。

助人初心

浸润他的成长

  1968年,李平生于重庆一个农民家庭。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父母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以实际行动告诉年幼的李平:“帮助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20岁那年,李平参军入伍。军旅生活锤炼出钢铁意志,也在他心中埋下了“眼里不能只有自己”的信念。

  退伍后,李平成为我市公交车司机。上世纪90年代的克拉玛依,路面凹凸不平,车辆无助力转向,严冬需用开水烫发动机才能启动……面对一切艰苦,他常说:“比起部队的挑战,这算得了什么?”30多年过去,砂石路变成柏油路,柴油车更新为新能源车,唯一不变的,是李平那颗始终向善、乐于助人的心。

见义勇为

刻入骨子里的本能

  2019年7月21日,李平驾驶103路公交车到达终点站——九龙潭景区站,本打算稍作休息的他却看到一名女子正在攀越人工河护栏。他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而女子已跳入湍急的河水中。根本不会游泳的李平毫不犹豫地纵身跃进河中,幸好他抓住了一块铁板,才勉强在水中站稳。他紧紧抓住女子的衣角,将其托出水面。最终,两人被热心路人拉回岸边,女子得救。

  回到家中,李平的妻子孙江玲得知丈夫跳水救人的事情后,红了眼眶:“你跳进水里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和这个家?”那一刻,李平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家人的牵挂,特别是自己还患有高血压,一直在服药,这更增加了救人的风险。虽然后怕涌上心头,但想到救回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李平仍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为了不让妻子再担心,他向妻子保证,今后一定会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救助他人。

  去年8月,一名中年妇女在龙凤小区站台意外摔伤头部,血流不止。李平在给她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后,将她背上公交车,他的公交车变成了“急救车”。“快一秒处置,就多一分希望。”李平说。

温暖接力

托举明日的希望

  2022年,李平加入克拉玛依“绿丝带”志愿者服务队,常与伙伴们开展急救演练、交通安全宣传。他相信,个人的力量虽可救人于危难,但只有编织起全城的安全网络,才能让更多生命免于折翼。

  调度室内,李平擦拭着“党员示范岗”标牌,屏幕上回放的是他参与录制的防灾演练视频。他希望通过这些鲜活的案例,让更多市民掌握救护知识,成为彼此守望相助的纽带。

  37载新疆岁月,李平深深爱上了这里的壮丽山河与淳朴民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之际,李平送上了自己真挚的祝福:“愿大美新疆永葆和谐繁荣,愿各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日子如天山雪莲般盛开幸福之花。”

  善行如灯,照亮他人,也温暖自己。李平用平凡人生书写不凡篇章。他将在部队铸就的纪律与担当,融入普通的公交驾驶,更将助人初心化为一次次救援行动,用每一次及时赶到,托起生命的希望。这些点滴善举,串起了人间的温情与信任。

责任编辑:王雯婧
本期编辑:何沐芸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