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书记谈铸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培根铸魂培育时代新人

2025-07-15  

  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二级巡视员 张应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克拉玛依是多民族聚居的石油工业城市,市教育局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根本遵循,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担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育全过程各领域,推动全市教育系统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播种机”,为建设团结和谐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教育力量。

  一、学深悟透“纲”与“魂”,锚定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指针。克拉玛依教育系统深刻把握“十二个必须”的核心要义,结合边疆教育实际,形成三点深刻认识:

  (一)从“两个大局”高度认识战略意义。克拉玛依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生动缩影。教育系统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让“五个认同”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边疆长治久安夯实思想根基。

  (二)从“育人本质”把握实践路径。教育是凝聚人心、浸润思想的“慢功夫”。我们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融入课程、融入活动、融入日常,通过“滴灌式”教育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让“中华民族一家亲”成为青少年的价值自觉。

  (三)从“系统工程”强化责任担当。民族工作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各层面,教育系统既要守好主阵地,也要联动统战、民宗、社区等部门,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既要抓教师队伍这个“关键少数”,也要抓学生这个“源头活水”,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强大合力。

  二、抓牢“责”与“实”,构建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体系

  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坚持“党组领导、部门协同、学校主责、全员参与”,以“三大工程”为抓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顶层设计”落地为“生动实践”。

  (一)实施“培根铸魂”课程育人工程,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知识体系。坚持“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为辅、校本课程为特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一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开齐讲好《简明新疆地方史》《中华民族大团结》等地方思政教材,结合“四史”教育,有机结合“石油工人大会战中的民族团结”“克拉玛依河通水背后的全民支援”等本土案例,讲透“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践逻辑。全市中小学思政课“专题式教学+实践式体验”覆盖率达100%,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思政课程,切实提升育人实效。二是推进课程思政教育。在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中挖掘民族团结元素:如语文课开展“经典诵读”,历史课讲述“张骞凿空与西域融入中华民族”,地理课分析“克拉玛依资源开发与全国支援的血脉联系”,让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二)实施“石榴籽共育”实践育人工程,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浸润成长全程。以“有形、有感、有效”为目标,创新开展多元实践活动。一是高质量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将青少年“筑基”工程作为教育系统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要抓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全市12所学校形成成熟非遗传承项目,12所获评自治区级书法校园,3所获评中华诗词学校,1所获评全国围棋特色学校,基本实现传统文化育人“校校有亮点”。二是开展沉浸式主题教育。依托克拉玛依展览馆、黑油山景区等本土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感悟艰苦创业、民族团结的城市精神;依托11个校外“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专题教育或体验活动,开设假期社会实践课程243节,6万余名学生在实践中增进“五个认同”。

  (三)实施“强基固本”队伍建设工程,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教育者自觉。教师是铸魂育人的“火种”。我们聚焦“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师德高尚”,打造一支“会讲、会做、会引领”的教师队伍。一是强化政治培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教师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必修内容,近三年累计开展专题培训126场,覆盖教师1.2万人次,推动教师将共同体意识转化为教学设计能力。5名教师、4个团队在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疆区赛(课程思政专项)中获奖,20人在自治区课程思政大赛中获奖,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课程思政模式。三是选树典型引领。通过典型示范激发内生动力,在“克拉玛依市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先进对子”评选中,教育系统11对先进人物脱颖而出,以身边人、身边事带动更多教师主动践行共同体意识,形成“学有榜样、做有标杆”的良好氛围。

  三、聚焦“效”与“果”,彰显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价值

  通过持续用力,克拉玛依教育系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学生认知与情感双提升。全市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效显著,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核心内涵的认知度大幅提高。2023年家校社合育专项监测报告显示,我市98.6%的学生能准确说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内涵,“中华民族一家亲”从教材中的概念转化为青少年的情感认同。

  (二)示范引领作用凸显。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年级、班级、宿舍等创建活动,教育领域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为全市示范亮点,在克拉玛依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市南湖小学、市第三中学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获评市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71个,成为城市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以“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为主题,组织各族学生共同参与主题篮球比赛、环湖徒步等活动,其“混组竞技+文化互学”模式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典型案例。

  (三)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校思政教育品牌,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各族学生毕业后主动留在克拉玛依就业创业,成为石油化工、数字经济等产业的新生力量。2024年,留克就业毕业生达1218人,占比达42.9%,2025届毕业生留克就业人数达1792人,占比达55.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围绕新时代西部高等教育办学实践讲好教育强国故事,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传承与创新:新疆“五色”资源和高校文化育人体系的耦合与融入路径》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建设项目,示范效应显著。

  新时代新征程,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教育事业的“根”与“魂”,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努力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边疆教育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陈丽
本期编辑:王若惟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