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评论|让石油精神绽放出永恒光芒

2025-07-23  

 ●沙露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疆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瀚海油魂七十载 能源报国启新程”主题活动在准噶尔盆地奏响了石油精神的时代强音。这场集“好记者讲好故事”宣讲与石油工业遗产探访于一体的文化盛宴,不仅是对70年奋斗历程的深情回望,更是对能源报国的庄严重申,为新时代石油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再立新功注入了澎湃动力。

  从松辽盆地到准噶尔戈壁,从川渝气田到南海油城,石油精神始终是跨越地域、穿越时空的精神纽带。8名来自全国石油石化新闻战线的宣讲者,8个带着泥土芬芳、冒着时代热气的故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触摸石油精神的窗口。

  当中国石油报社记者余果林讲述高原油气开发的艰辛与收获时,当西南油气田付豪再现抗洪保供中累倒在河滩上的身影时,当新疆油田马月玲描绘页岩油开发中“从石头缝里榨油”的突破时,现场一次次响起的掌声,是石油人之间无需言说的精神共鸣。这些故事里,有战天斗地的豪情,有科技创新的智慧,更有为民服务的赤诚,它们共同勾勒出石油精神的时代图谱——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石油人始终以“为国找油”的信念应对挑战,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突破难题,以“惠及民生”的担当践行使命。

  精神的传承,既要守正,更要创新。此次活动中,“石油精神实训基地”的揭牌与“石油工业遗产探访活动”的启动,为石油精神的时代传承搭建了坚实平台。黑油山的汩汩油泉、克拉玛依一号井的斑驳井架、101窑洞遗址的岁月痕迹,这些工业遗产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鲜活的教材。它们见证了“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创业誓言,记录了从“人拉肩扛”到“智能开采”的跨越,承载着石油人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将实训基地建在新疆油田,意义非凡。这里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70年来,从戈壁荒滩上的第一声井喷,到如今页岩油开发的重大突破;从马拉肩扛的原始作业,到数智化油田的现代图景,新疆油田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石油精神的生动教科书。正如新疆油田员工阳春所说,实训基地是“锤炼本领的熔炉、传承基因的课堂、凝聚力量的阵地”,它让年轻一代石油人得以在历史现场触摸初心,在精神沃土中汲取成长养分。

  当前,国内能源需求持续增长,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着深层、超深层等世界级难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技术创新的突破,更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石油精神实训基地的建立,正是要将历史经验转化为现实动能,让“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转化为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决心,让“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作风转化为精益管理的实践,让“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情怀转化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行动。

  从“好记者讲好故事”的深情讲述,到石油工业遗产的实地探访,再到实训基地的落地生根,此次活动是一次精神的再动员、再出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石油精神永不过时,它就是要在这样的传承与实践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责任编辑:屈斌
本期编辑:邵文静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