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采油一厂特种技术采油作业区,采油一班承担的气—汽融合火驱提效试验正稳步推进。负责该区域的巡检员工们紧盯生产动态,从蒸汽前缘推进轨迹到周边油井含水波动,每一组数据都记录着地下热能的脉动,也承载着团队协作的力量。
气—汽融合效果最直观的反映,莫过于邻井状态的细微变化——产液状态、油温波动,皆需通过高质量巡检捕捉。对地质组而言,第一手资料是分析问题的根源;对巡检工库特拉提·库尔班来说,这更是工作责任心的直接体现。
“现场资料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是库特拉提·库尔班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认真对待每一口试验井,俯身倾听管汇出油声判断生产状态,紧盯温度数据监测异常。每当油井稳定运行,他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上产关键时刻,每一立方米原油都连着作业区的产量任务。”
7月的一天,库特拉提·库尔班在巡检时发现同事许峻玮负责的一口井温度异常偏高。“不能等,越等越耽误事。”他当即决定采取控关措施。要知道,蒸汽若通过地层通道窜入邻井,会导致井温骤升,不及时处置将严重干扰生产。果断处置后,单井稳定性得到保障,也让许峻玮能专心处理手头的测气工作。
此时的许峻玮,正背着沉甸甸的测气箱在井场间穿梭。为对比火驱措施前后单井气体组分变化、分析井组燃烧状态,他对照地质组措施单,逐井完成测气任务。当看到清单上一个陌生井号时,他猛然想起这是库特拉提·库尔班属地的井。“多跑一步不算啥。”他下意识打开测气箱,扶稳胶皮管、紧盯仪器读数,顺手完成了这口井的测气。
“你属地的hHD186井温高,我已经控关了,不用跑了。”傍晚,库特拉提·库尔班在电话里告知许峻玮。
“hH1314A井的测气我帮你做完了,明天不用特意来了。”许峻玮也笑着回应。
电话两端的默契,恰是班组协作的日常。你顺手替我控关一口井,我恰好帮你测完一口井的气;没有“你的井”“我的井”,只有“我们的井”。巡检图上的每一个标记,都是“双向奔赴”的注脚,更是火驱试验场里石油人用责任与协作书写的攻坚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