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石油报通讯员 赵宏厦
“做最好的班长”。走进采油一厂红浅采油作业区采油四班,这六个大字便映入眼帘。
马艳伟是这个班的“大家长”。他2009年参加工作,2021年接过老班长孟祥伟的“接力棒”,开始了班长生涯。“要有压力、有责任才能进步,否则永远得不到锻炼。”老班长的话语时刻激励着他。他也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班组带好,做最好的班长。
当榜样 不掉链
刚上任时,班组部分员工尤其是老员工对这位新班长的能力存在质疑:“这么年轻,技能水平行不行?管理上有没有方法?能不能赶上老班长?”
面对质疑,马艳伟有自己的想法,“要让员工认可,就要有新方法、新举措,激励员工多劳多得。同时,自己也必须干出样子来!”
质疑与决心磨擦出了火花。
在管理上,马艳伟在原有基础上,每月考核绩效向“急难险重”工作适当倾斜,遇节假日抢险双倍增加绩效奖励;定期开展班组管理畅谈交流会,聆听员工心声,完善管理规定,补齐短板不足。
在安全上,相较于老班长,马艳伟显得有些不留情面。班组会上,他会直接点名道姓把问题摆上台面,与班员一同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提高员工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一开始部分班员觉得没面子,但随着班组违章问题逐渐减少,大家也打从心里认可了这一做法。马艳伟用行动成功诠释了“从跟着干到带着干”的转变。
顶压力 鼓士气
2021年对于红浅采油作业区来说并不顺利。产量与奖金挂钩,日产原油200吨以下……考核的棒子第一个砸在了他们头上,也让马艳伟感受到了压力。
“238元,这是我那个月的奖金,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这个数字。”马艳伟说。
不仅他记得,班组员工心里同样有情绪。
该作业区组织各班组长开会,要求痛定思痛找到问题根源,全力提升产量。
马艳伟回到班组后,先是给员工们鼓劲打气,摒弃消极思想,杜绝躺平行为,引导班员团结一致,攻坚克难。随后,便开始与该作业区地质组、工程组加强联系,明确产量下滑原因,加强增产措施井管理力度等,最大限度提高油井开井数,做好焖开井、上返井管理,及时组织启抽。
实干才能扭转颓势。在马艳伟的带领下,仅一个月,班组产量触底回升,回到了正常水平。
有传承 有转变
如果说上述措施是马艳伟班组管理的“硬实力”,那么积极顺应生产模式转变就是他的管理的“软实力”。
如今,现场员工逐渐减少,油田装上了“智慧大脑”,过去人工巡检、人工录入数据已成为历史,马艳伟清楚,必须跟上转型的脚步才能适应生产。
“班组管理,不仅要传承发扬,更要与时俱进。”马艳伟说。
在日常工作,马艳伟叮嘱员工多留意现场数字化设备,了解其工作原理,他还时常与其他班组长交流,收集有关油田物联网相关知识,利用班组会为班员普及宣贯。
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先后获得2次公司级先进班组、4次厂级先进班组、1次疆油田公司QHSE先进班组等荣誉。同时,马艳伟也获得了新疆油田公司2024年度十佳青年、采油一厂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