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解码克拉玛依精神 | “钻”出广阔天地 “研”铸药学实力

2025-07-31  


●牛汝极

  戈壁滩上的钻井平台与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看似相隔万里,却在北京大学药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教授王玉记的人生轨迹中形成了奇妙的精神共振。这位从克拉玛依走出的药学专家,用数十年的人生轨迹,为我们解码了克拉玛依精神最生动的时代注脚——那是一种以“钻”为魂、以“韧”为骨、以“情”为脉的精神基因,在岁月流转中始终焕发着蓬勃生命力。

  克拉玛依精神的内核,首先是“向深处钻”的执着——

  童年时,王玉记时常看到钻井工人在烈日寒风中向着大地深处掘进,那份“钻头不到,油气不冒”的韧劲,早已刻进他的生命。后来在药学领域,从被调剂专业的迷茫到总结出独特记忆法,从班级中游到保送博士,从实验室反复失败到主导相关标准制定、牵头开展科研项目,他把钻井工人“一竿子插到底”的执拗,转化为对新药研发的深耕。正如他所言,“科研与钻井的道理是一样的”,这种对目标的极致追求,正是克拉玛依人“敢为人先、勇闯禁区”精神在科技领域的延伸。

  克拉玛依精神的底色,是“向难处拼”的坚韧——

  王玉记忘不了父亲下班时衣服上的盐渍,忘不了石油工人在极端自然环境中坚守和拼搏的身影。这份刻在骨子里的记忆,让他在面对大学课程压力时笃定“读书的苦不算什么”。从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的课堂到首都医科大学的实验室,变的是奋斗的场域,不变的是克拉玛依人“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的担当。这种在逆境中生长的力量,让他在药物研发这条“高投入、低成功率”的赛道上,始终保持着“屡败屡战”的锐气,更让他在面对药企高薪时,坚定选择“为科研育人”的初心。

  克拉玛依精神的延伸,是“向家乡报”的深情——

  虽身居北京,王玉记的心始终系着戈壁油田。他免费开放208个国家级虚拟仿真项目资源,推动新疆第二医学院融入顶尖平台;他联合新疆高校挖掘道地药材价值,计划将生产线落户克拉玛依;他想邀请全国专家走进家乡,让更多人看见克拉玛依的蜕变。这份反哺之情,正是克拉玛依人“家国同频”精神的生动诠释。从石油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赤诚,到科技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担当,一代代克拉玛依人始终在用行动诠释:个人的成长始终与家乡的发展、国家的需要同频共振。

  从钻井台到实验室,从石油城到科研高地,王玉记的故事告诉我们:克拉玛依精神从不是凝固的历史符号,而是流动的精神长河。它能在油田戈壁孕育出坚韧,也能在科研殿堂生长出创新;能在艰苦岁月支撑起奋斗,也能在新时代指引着方向。这种精神,终将激励更多克拉玛依人,在各自的领域“钻”出新天地,让生命之光与家乡之荣交相辉映。

人物简介:
  牛汝极,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新疆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现任喀什大学国家民委铸牢基地首席专家、新疆专家顾问团文化润疆组组长、天山研究院荣誉教授。

责任编辑:武海丽
本期编辑:杨艺佩杉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