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石油报通讯员 姚燕
7月的一天,百口泉采油厂玛湖转油站区域的平稳生产被突发状况打破。玛18转油站中控室内,电脑屏幕上的参数、数据及装置状态瞬间紊乱,一系列异常接踵而至。
艾湖2转油站分离缓冲罐液位触发0.8米超低限报警,红色警示在中控室骤然亮起;与此同时,玛2转油站三相分离器气出口压力急剧上升,中控室内的空气瞬间凝固。跳动的数据与刺耳的警报,共同指向生产面临的紧急危机。

百口泉采油厂员工在处理设备故障。姚燕 摄
小班班长崔文彬第一时间向站领导及值班干部汇报情况,随即迅速分工:员工巴司马、丁承俊、李业雄分别负责调节艾湖2转油站、玛2转油站、玛18转油站的生产参数,其中丁承俊重点聚焦玛18转油站现场参数调节。
崔文彬则全力排查问题根源。凭借丰富的经验与敏锐观察,他很快发现电脑上的事故阀突然切换为手动操作模式,且状态显示100%打开——这一关键发现为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他立即将事故阀调至自动模式并设置好液位,却发现阀门毫无反应。崔文彬眉头紧锁,果断反复切换自动与手动模式调试,最终成功将阀门控制在关闭状态。他随即叮嘱身旁的巴司马:“再检查其他参数设置是否异常,平稳调节各项生产参数,密切监控屏幕,有情况立即报告。”
另一边,李业雄针对玛2转油站三相分离器气出口压力上升的问题展开排查,发现除油器出口电动阀误设为自动模式且处于关闭状态,这正是压力异常的“元凶”。他迅速将该阀门切换为手动模式并设置阀位100%,同时将三相分离器压力调至手动模式,根据液位缓慢降压。在全神贯注的操作下,分离器液位逐步降至安全范围,恢复正常控制。随后,他逐一检查上下游电动阀控制状态,确认无隐患后才稍作松缓。
玛18转油站员工争分夺秒,反复调节、细致检查、多次确认,经过两小时的紧张攻坚,最终使玛18转油站、艾湖2转油站、玛2转油站的装置运行参数全部恢复正常,生产回归平稳。当屏幕上的数据趋于稳定,所有人都长舒一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