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石油报通讯员 胡晓云 盛萍 孙国辉
在“双碳”战略深入推进的今天,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八区530井区克下组油藏的二氧化碳混相驱先导试验,正以创新实践诠释着能源行业绿色转型的深层内涵。作为新疆油田砾岩油藏首个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一试验不仅攻克了强水敏低渗砾岩油藏开发的技术瓶颈,更构建起“增油稳产”与“碳封存”协同并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能源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实践样本。
技术突破:
让难采储量与碳减排同频共振
面对强水敏低渗砾岩油藏采收率提升的行业难题,八区530井区的探索始于2021年规模化二氧化碳注入。这种将工业碳排放转化为油田开发能源的创新思路,打破了传统开发模式的局限——通过二氧化碳与原油的混相作用,既激活了难采储量的开发潜力,又实现了碳元素的安全封存。

采油二厂八区530井区克下组油藏CCUS先导试验站内,员工对站内设备设施进行巡检。新疆石油报记者 徐志远 摄
经过多年技术攻坚,试验区已进入混相初步见效的关键阶段:日产油水平从最初的14吨跃升至71吨,2025年新增引效井2口,平均单井日产油达3.5吨。更值得关注的是,试验累计注入二氧化碳34.19万吨,真正实现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与有效封存、优化碳资源管理的战略目的。
精准调控:
以科学创新夯实“双碳”效益
2025年以来,采油二厂科研团队以“保混相、提效果”为核心,通过精细化管理将CCUS技术的绿色效能推向新高度。针对层间差异大的难题,创新采用机械分层与缝内暂堵相结合的技术方案,80556井压裂时实现20兆帕破裂压力差,纵向改造率达70%,相同加砂量下减少用液22%,既强化了油气通道,又有效预防气窜,措施后该井自喷生产,日产油达7.4吨,印证了技术方案的科学性。
通过实施单井挂图作战、注采协同优化,上半年累计完成调控70余次,阶段产量持续高于预期。目前试验累计产油7.0万吨,换油率达5.0吨CO2/吨油,这种“吨碳产油”的精准效益,让碳减排从“成本负担”转变为“效益增长点”,构建起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经济模型。
战略引领:
以CCUS技术拓宽绿色发展路径
八区530井区的实践,正是新疆油田践行“双碳”战略的生动缩影。作为能源生产企业,将碳减排、碳封存与油田开发深度融合,不仅是响应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更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当前,CCUS技术已成为连接“能源安全”与“生态安全”的关键纽带——通过碳利用提升油气采收率,保障能源供给;通过碳封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守护生态环境。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采油二厂研究团队正持续深化油藏认识,精准调控注采参数,推动试验区产量与碳封存效益同步攀升。随着技术产量的不断完善,CCUS技术将在更多油藏类型中推广应用,为新疆油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坚实支撑,让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在协同发展中书写更精彩的‘双碳’答卷。”采油二厂油田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吴让彬说。

责任编辑:沙露
本期编辑:何沐芸